时间:2022-09-15 22:24 | 栏目:信息 | 点击:次
先说几个结论(史实),再慢慢解释。
从那以后, 北京的英文就不叫Peking了,但北大的英文除外,毕竟影响力太大了。
1906年,在上海召开的“帝国邮电联席会议”上,对中国地名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法进行了统一和规范。主导这场规范的,是法国人。他们决定以汉学家翟理斯编写的《华英字典》(1982年上海第一版)中的拉丁字母写法为准。这个写法,来自威妥玛式拼音拼音固然不错,但是也有一些区别:
一、威式拼音基本上是按照北京语音系统来拼的,但邮政式拼音加入了某些方音的固有拼法(这些拼法,有的历史非常悠久,和威氏拼音不属于一个系统或者时代)。最突出的例子如ㄐㄧ、ㄑㄧ、ㄒㄧ,威式按北京语音拼作 chi、ch‘i、hsi,而邮政式按尖团音分别拼作ki、ki、hi和tsi、tsi、si(而且一律省去送气符号),如Peking(北京)、Tientsin(天津)、Tsinan(济南),等等。所以原来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对Chiang Kai-shek翻译“常凯申”,网上说是威氏拼音,其实也是不对的。当然,Tsinghua也不是威氏拼音,因为清华的清,威氏拼音应该写成ch'ing。
Urumqi、Lhasa、Hohhot。这个原因非常复杂,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