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5 15:51 | 栏目:信息 | 点击:次
古人很早就有对海市蜃楼的观察。《史记·天官书》中说:“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汉书·天文志》也有类似说法。
对于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古代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
第一种,认为是蛟龙和蜃吐气产生的。蜃是指海中一种蚌蛤。张华的《博物志》中就提到,“海中有蜃,能吐气成楼台。”沈括《梦溪笔谈》对此有所怀疑,“或曰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
第二种,认为地貌会改变,沧海变桑田,所以有些东西沉入地下或海中,时机成熟,就有回归地面显现出来。这种说法诞生地相对比较晚。清钱泳《履园丛话》卷三就认为宋代的承州城是陷落入高邮湖,泗州旧城陷落入洪泽湖,所以当地人在湖的近处可以看见城郭楼台人马往来。
第三类,认为海市蜃楼是风气凝结的结果。因为古人观察到海市蜃楼多发生于春三月吹东南风时,所以猜测可能与风气有关。叶盛《水东日记》卷三十一说:“海市惟春三月微微吹东南风时为盛。”
第四种,认为是光的映射,这是观察到海市蜃楼的显现,有一定视距范围。比如明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近看则无,止是霞光;远看乃有,真成市肆。”
第五种,认为是水气映照出来,这是联想到雾的作用,比如明末方以智登泰山,在雾凇天气看到了海市蜃楼,所以认为并非蜃气,而是水气。五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但都不全面,也不准确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