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6 23:55 | 栏目:信息 | 点击:次
在周世宗的积极治理下,漕运四河的格局已初具规模。
可以说当时整个北宋帝国通过漕动网已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宋仁宗嘉四年到宋神宗元丰五年,是北宋漕运的缓慢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 三河漕运,网开一面,漕额不减,弊端渐露。
宋仁宗嘉四年,由于“黄河岁漕益减耗,才运菽三十万石,岁创漕船,市材木,役牙前,劳 费甚广。 ”所以北宋政府决定停止黄河漕运 bold;">但另一方面,黄河漕运的罢停正说明东南各地漕运业正继续发展,由于这种发展,已使得北宋漕运可以不依靠黄河便能获得足够的漕粮。宋以前,黄河一直是历代王朝漕粮运输的必要之路,漕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北宋定都汴京,使黄河在漕运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不失为一条重要通道,漕运量在北宋的漕运四河中只低于汴河,而高于蔡河和广济河。然而黄河河道宽阔,河床浅涩,水流湍急,水量变化大,航运地理条件并不优越,不仅漕船极易损坏,而且由于滩险流急,劳力花费和漕粮损耗都较其他漕河为大。
随着北宋政治的日益腐败和经济的衰退,漕运业渐渐地没落了。
广济河,是北宋东京联系京东地区的一条大动脉,但其河道较浅,容易淤塞。在通常情况下,需政府定期组织人力进行大规模的疏导,以保证河道畅通,但到后来,由于财政困难,机构失灵,河道经常是数年得不到疏浚,以至影响到漕运不能正常进行。
熙宁年间,广济河漕运便 一度被罢停过,但经过疏治,不久又恢复到“岁漕京东谷六十万石”的水平。然而好景不长,此后广济河是每况愈下,到元丰年间,已难以再继续维持下去,因而北宋政府只好罢停广济河的 漕运而另谋出路,“元丰五年,罢广济河辇运司及京北排岸司,移上供物於淮阳计置入汴。”这样,罢停黄河以后还剩下的三河漕运基本上只还有两河漕运。原来四河漕运时期形成的漕运网逐渐消失,慢慢地由“网”变成了“线”,漕运繁荣时期那种四河漕运的发达状况这时已看不到了。
北宋的漕运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恢复形成了以东京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漕运网,在北宋漕运最发达的时期,四河漕运,漕运的数量大,种类丰富,转般法实行稳定,黄河停止漕运后,漕运网开始出现一个缺口,四河漕已变成三河漕运,但漕运额仍保持在四河漕运时的水平。到广济河辇运司被罢停,漕运网便不再成为“网”,只还有“线”,而且这时的漕运线也不正常,时常浅阻,漕运额急剧下降,转般法也难以实行下去。换行直达法仍无起色,到北宋末年,漕运业终于衰落了。
北宋漕运兴衰过程的轨迹表明,北宋在其一百六十年历史发展运动的过程中,漕运业大部分时间都在稳步地向前发展,即使是漕运网有所变化时期也不受影响。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系统内部功能的调节,排除影响漕运系统变化的内部因素,保持其平衡,这种能随情况变化而调节以保持稳定的机制,显示出北宋漕运系统的成熟性,这正是漕运业不断发展、完备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