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7 07:46 | 栏目:信息 | 点击:次
尿酸大部分是通过肾脏排泄至体外的。尿酸水平升高后,通过服用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可有效地使尿酸水平恢复正常。不过,一旦服药后经肾脏分泌到尿液的尿酸盐增加,就容易在肾脏析出结晶,导致肾结石。因此,服用促尿酸排泄药之前,常需要碱化尿液,增加尿液溶解尿酸盐的量,同时还要大量饮水。
目前,促尿酸排泄药主要有两类,适应症存在不同:
(1)糖皮质激素
急性痛风关节炎常用的一类止痛药叫做非甾体类(NSAIDS)抗炎药,其原理是通过抑制人体环氧化酶(COX)活性,从而抑制炎症反应,达到止痛的效果。
根据作用机制的差别,非甾体类(NSAIDS)抗炎药分为非选择性和选择性两类,且各有优缺点。
选择性NSAIDS药
代表药: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美洛昔康等。
优点:胃肠道方面的副作用减少。
缺点:心血管方面的风险较多,具体包括以下风险:
碱化尿液可以增加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与尿液pH值有关。数据显示,若尿液pH从5.0升至6.0,尿酸的溶解量会增加3倍。因此,碱性尿液能够携带更多尿酸排出体外,从而避免尿酸在肾脏内沉积。堵塞物少了,尿酸降低的也就更快了。
以上内容由“问上医”为您编辑整理,想了解更多关于痛风用药知识,欢迎关注我们,查看《从零开始降尿酸:预防并缓解痛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