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 > 文章正文

高考志愿填报8大误区(高考志愿填报中究竟有哪些致命的思维误区)

时间:2022-09-17 12:58 | 栏目:信息 | 点击:

1:单一满足分数思维,压分入档,忽视专业分数的考量。

2:没有对比提前批和正式填报之间的区别,为争取名校名头,为多一次保险,填报提前批志愿。

3:过度冲击名校,听取不负责任的言论,以为转专业易如反掌,录取后,悔不当初。

4:以一本,二本批次作为院校的判断标准,错误的理解院校实际水平。

5:不考虑自己的身体适应能力,选择不适合的读书地域。

6:不考虑自己实际学习能力,盲目选择各种实验班,入校后能力缺乏,影响正常毕业。

7: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歧视,以为是有钱才可以选择,没有对中外合作办学学费细化计算,以偏概全,漏掉一些学费并不贵的中外合作办学录取机会。

8:对中外合作办学,海外学习的实际要求和认识肤浅,准备不足,包括学费,语言和个人心理适应。

9:盲目乐观抢夺名校的高分专业,与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心理严重矛盾。

10:把道听途说的当成千真万确,缺乏对专业老师建议的尊重。

11:盲目崇拜大机构大品牌,不提前学习,无法实现真正判断服务品质的能力。

12:不提前介入专业的学习,对专业进行深入了解,仅凭字面理解,严重误读专业。

13:把高考政策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理解,误读政策,导致填报脱档,掉档,滑档。

14:家长或学生自以为是,在控制欲的错误引导下,把填报变成谁说了算的权利争夺,导致入校后无法适应,甚至无法毕业的严重后果。

15:错误地应用填报数据,缺乏数据分析应用能力,机械地使用数据,在数据应用能力把握较低的情况下,自以为是分析数据导致填报失误。

16:缺乏对高考填报多条路径的理解,填报方中没有多条腿走路,填报方案设计中没有合理运用填报策略,漏掉一些应该获得的机会。

17:高考考得是外语,把英语当作唯一的外语方式,对于英语成绩极度低的孩子,没有选择其他的通用语言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规避自己的英语学习困惑。

18.部分家长学生过度关注专业的现状,对专业的发展和趋势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具备一定前瞻性的判断,缺乏未来发展过程的适应性预判。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