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 > 文章正文

切尔诺贝利纪录片(美剧《切尔诺贝利》中关于散落的堆芯石墨辐射高达15000伦琴是真实描写的还是艺术夸张)

时间:2022-09-18 17:58 | 栏目:信息 | 点击:

我之前在某杂志专栏写过一系列关于核与辐射安全的稿子,不请自来和大家分享一些信息。

什么是伦琴

伦琴是早期用来衡量放射性物质照射量大小的单位,简记作 R。为了纪念发现 X 射线的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Wilhelm Röntgen)而设。1 伦琴的学术定义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在 0 ℃ 1 毫升的空气中造成 1 个静电单位的正负离子所需要的照射量。

伦琴不是国际单位,现在其实已经不太常用了。因为它只能表示辐射量的大小,并不能反映生物组织对辐射的吸收剂量。


其他辐射单位

后来为了更准确地量化人体遭受有害辐射的严重程度,人们提出了“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的概念,即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的辐射量。这个单位叫做“戈瑞”(gray),一位英国物理学家的名字,简称“戈”,用符号 Gy 来表示。1Gy表示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 1 焦耳的能量。在数值上,戈瑞和伦琴还是有个换算关系的:1伦琴=0.01戈瑞。

但是,不同的辐射源对人体的伤害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α 射线的杀伤力相当于等量 X 射线的20倍。为此,科学家们又引入了“当量剂量”(equivalent dose)的概念,当量剂量=吸收剂量权重因子。除了α射线的权重因数是20、中子射线权重因子5-20之外,β射线、γ射线、X射线的权重因数都是1,即当量剂量=吸收剂量。不过,核泄漏会引发多种类型的辐射,没有一个确定的辐射权重因数,通常也就取 1 了。

当量剂量的单位为希沃特(sievert,也叫西弗、希伏),简称希,符号Sv。对于β射线、γ射线、X射线而言,1戈瑞=1希沃特;对于α射线,1戈瑞=20希沃特。这两个都是国际单位。


日常辐射剂量

希沃特是个很大的单位,有点儿像500元面值的欧元大钞。一次性受到0.4希的辐射就会出现皮炎、脱发、白细胞减少等急性中毒症状;1希会让人恶心欲吐;超过2希就可能有生命危险,8希以上死亡率就达到100%了。日常使用好比用吨来量人的体重。所以为了计量方便,平时常用的单位是毫希、微希(1希=1000毫希;1毫希=1000微希)以及雷姆(rem,1雷姆=10毫希)。

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问题科学委员会统计得出,全球普通人每年受到的有效辐射剂量通常在1~10毫希之间,平均2.4毫希,这些剂量的八九成来自宇宙射线和地球上天然放射性元素的本底辐射,其余几乎都来自放射性医疗和诊断(比如胸片、脑CT)。以这样的辐射剂量,健康人的细胞“体质”和修复能力足以摆平辐射的损伤。对于不和放射性行业打交道的普通公众来说,高纬度、高海拔和过度放射性诊断,是导致辐射剂量较高的几大因素。

15000不夸张

《切尔诺贝利》作为一部带有纪录片性质的电视剧,对于专业性、真实性和严谨性必须有很高的追求,即便有艺术夸张,既不应该也不需要出现在这种重要数据和史实方面。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