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 > 文章正文

抽象思维能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特点是什么)

时间:2022-09-20 20:20 | 栏目:信息 | 点击:

虽然角度不同,但是试着回答一下。

记得当时刚做产品经理的时候,去给一个大神级的人物汇报产品方案,该神人动辄提到:抽象化,不要听太具象的,就是让我讲一些抽象的概念。
当时不理解,你们扯来扯去不就是最终要看产品原型吗?现在原型都有了,还要抽象干嘛?
在后续的工作中,即使没有人再耳提面命,自身也体悟到抽象思维的重要性。难怪有人常说:把事情想复杂了,很容易,但是把复杂的事情想简单了,是个更需要功力的活。
把事情想太简单或者太复杂,可能都不够有功力,真正的高手就是要把简单的事情先复杂化(全面、周全、系统),然后——抽丝剥茧,再把复杂回归到简单。

从简单到复杂,体现的是系统化,全面性。
从复杂到简单,则更多要进行抽象化思考。

抽象就是从表面看到本质,从片面看到整体,然后抽出那些稳定的、共同的特征。

平时我们会考虑代码的复用性,组件的复用性,同一个功能对不同场景的复用性,有了复用的能力,就能够用更少的开发去满足更多场景的同类需求问题。考虑复用性或者便捷的拓展性,是产品经理必须要考虑的。

其一,我们的产品要满足的是一个需求类别而不是具体的某个需求。从而能够从一个具体的需求,看到一类的需求,看到衍生的相关的需求,甚至再对需求进行分类,看到更高层面的需求。进而才能够系统性解决同类的需求而不是就事论事点对点解决问题。

其二,产品经理要考虑投入产出比,让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益,所以每次的投入都要试图解决一类问题,或者多个类的相关问题,不能够处理具体案例就了事了。

有开发背景的产品经理对比设计出身的产品经理而言,抽象能力普遍要好一些,因为开发的一些专业课已经对此进行过系统训练,比如UML,比如系统架构。
而设计出身的产品经理,原本的优势恰恰在于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让更多人明白到底是讲的什么,毕竟面向用户,是无法抽象化的。而恰恰是这个优势,凸显出了一个思维上的不足,那么就是抽象化能力上的略微欠缺。当然,我们可以能够更加擅长使用概念图(concept map),以及讲故事(story talking)将思维具体表达出来。在讲故事或者图像化的时候,也是一种对具体案例进行抽象归类的提炼。

我对于想要提升抽象能力的人,经常建议:画图吧,讲不清楚画图吧。但是,我强调的画图,万万不是线框图,ps视觉图。这种图反而顿时从抽象到具象了,这图一定是架构图或概念图。

前天,还和一个开发讨论某个产品的架构,我对着密密麻麻的文字说:你画个架构图出来看看吧。该同学说:有图确实会直观些,但是画图会比写这些文字多好几倍的精力。
我说,图不是单纯为了直观,画图本身是一种理解、提炼、加工、组织的非常好的思维过程。图本身可体现:次序、轻重、层次、关系……这些多维的信息,单纯通过语言的描述,很容易避重就轻,讲到云里雾里,讲的人和听的人都不自知,其实通过图则直接了当地可表达出来这些多维信息。画图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抽象思考的过程。

大道至简,只所以到最后简了,正是因为抽象。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