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 > 文章正文

陨石大冲撞(都知道太空中到处都是陨石,卫星是如何躲避陨石的)

时间:2022-09-21 03:24 | 栏目:信息 | 点击:

一是木星和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宽度大约在1.5个天文单位,也就是2亿公里左右,分布着至少有50万颗以上的岩质小行星体,目前已经监测到并且记录在册的数量在20万颗上下。

至于小行星带里的行星体的来源,目前科学界还没有统一的结论,不过很多科学家都倾向于它们是“在行星成长过程中的半成品”,与太阳系中其它行星一样,都是在50亿年前,由太阳系目前所在位置的原始星云物质逐步聚合而成,那些没有被太阳吸收而且被太阳风吹走的较轻的气态和尘埃物质,大部分都被木星所吸附,而在木星强大引力的干扰之下,这些处于木星和火星之间的固态岩质内核,失去了进一步聚合形成行星的条件。

为了保障探测器在宇宙空间中的飞行顺畅以及能源消耗的节约,通常情况下的一个原则就是荷载量最大幅度压缩、总重量尽量减少,因而并没有特意装载可以监控小行星或者彗星运行轨迹的装备。

探测器能躲避小行星吗

那么这些探测器在深空中航行,特别是穿越小行星带或者太阳系外侧的柯伊伯带时,能否可以主动监测和躲避小行星或者彗星呢?答案是否定的,主要原因如下:

总结一下

由于太空探测器特殊的探测用途,以及在发射和飞行过程中基于能量总量探测的需求,探测器不可能额外增多用于监测小行星飞行的诸多设备。同时,宇宙空间中虽然小行星数量众多,但是分布范围太过于广阔,其密度非常低,几百万、上千万公里才会有一颗小行星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探测器被小行星撞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更没有必要让探测器“负重”前行了。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