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2 09:39 | 栏目:信息 | 点击:次
我是金十七,欢迎您的点阅。
题主应该是一时手滑,打错字了:应该是莫卧儿帝国。
一,莫卧儿帝国的建立和兴盛
莫卧儿帝国是由突厥化的蒙古人建立的,他们信仰的是伊斯兰敎。帖木尔帝国灭亡后,它的王室后裔巴布尔于1525年率军从开伯尔山口进攻印度,次年攻占德里,征服了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莫卧儿王朝正式建立。
到了第三代皇帝、巴布尔的孙子阿克巴时期,开启了帝国的盛世。
(阿克巴大帝和他的印度教王妃)
他继位之初(1556年),帝国外有阿富汗人的觊觎,内有印度王公的叛乱。阿克巴一方面通过军事征服击败阿富汗军队,迫使印度诸王公臣服,这一过程长达30多年,到1599年基本完成。
(阿克巴时期的帝国疆域)
为了巩固军事征服的成果,阿克巴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其中最有特点也是最有意义的,是他的宗教宽容政策。首先,在用人方面,不问宗教出身,只问才能。他娶了一位信奉印度教的王妃,起用印度教徒管理财政,其次,废除了针对异教徒的各种税收,推行宗教自由和宗教宽容。
阿克巴的军事征服和制度创新,实现和保证了莫卧儿帝国对印度的统一,他本人也被尊称为阿克巴大帝。
二、帝国由盛转衰
阿克巴的儿子和孙子统治期间,帝国继续繁荣昌盛。只是,他的孙子沙加汗(修泰姬陵的那位皇帝)开始背离宗教宽容政策。1632年,他折毁了大量的印度教庙宇。
沙加汗晚年,几个儿子争位,最后由长子奥朗则布胜出,沙加汗被囚禁至死。
(奥朗则布)
1658年,奥朗则布继位。他自称世界主宰,继续东征西战,将帝国疆域扩大至顶点。在宗教方面,他彻底放弃了宗教宽容政策。他认为他的统治使命不仅是征服,而且是使印度伊斯兰化。1665年,对印度教商人征收超过一倍的内地关税。随后,他又没收了印度教寺院的大批财富。1669年,他发布了“毁坏异教徒的一切庙宇和学校”的命令。1679年,又开始对印度教徒征收人头税。
(1707年帝国疆域)
奥朗则布狂热的宗教政策,一方面削弱了帝国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削弱了帝国的统治基础,使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封建主与占人口大多数的印度教居民对立起来。帝国的衰落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为了挽救帝国的危机,奥朗则布继续对外战争。他希望通过征服印度半岛南端,来延续帝国的辉煌。1681年,奥朗则布开始了他一生最为艰难、最为绝望的军事征服:长达26的德干战争。他没有在战场上失败,但也没有取得战争的胜利。1707年,他死在前线,时年89岁。
临死前,他在给儿子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孤身而来,孑然而去......我在各处所进行的战争,都是受茫然无措、惶恐不已的情绪支配的,正如水银般动荡不安、行将踏上最后旅程的我本人一样。”
三、帝国的衰亡
奥朗则布死后,他手下的总督们纷纷叛乱,割据自立,许多印度土邦也宣布独立,帝国四分五裂。
当印度人在半岛上争斗不休时,英国人登上了印度半岛,利用印度人内部的矛盾,凭借武力优势,各个击破,逐渐征服了整个印度。1857年,莫卧儿帝国最后一任皇帝巴哈杜尔被英国殖民者流放到缅甸,帝国灭亡。巴哈杜尔死于1862年。
(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征服)
就是这样。我是金十七,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