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2 13:58 | 栏目:信息 | 点击:次
本届残奥会中国最后一枚金牌是羽毛球拿的,正好我之前去打羽毛球的时候看到过残奥羽毛球国家队训练,后来好奇查了查,就说说羽毛球吧。
2)国家和地方对这方面比较重视,董炯提到过自己找苗子都得偷摸去,也有过找到好苗子练了一段被别的项目抢走的经历。
如果大家想支持残疾人运动的话,可以去董炯的球馆打打球,顺义的不知道还开不开了,宏昌竣应该还在开,气膜馆,设施还算不错的。
没想到这个答案得到了这么多赞, @Petrushka 说从我这看到我国有完整的选拔体制,其实我也不是业内人士,只是当时搜了一下新闻,给大家整理一下新闻吧(主要不小心开启了追更。。。)
2007年夏天,一位母亲带着聋哑女儿从广州来到北京,要跟董炯练球,那时,他才知道,国内还有这样一个人群深爱着羽毛球,中国竟然还有一支残疾人国家队。
女孩学了两个月就回广州了, 这事却成了董炯的心结:孩子有热情,也有能力,却没有专业教练和场地,训练全靠打游击,可否建立一支队伍,让这些特殊孩子集中进行羽毛球训练?
他拨通了时任中残联体育部副主任赵素京的电话,开门见山:我是董炯,听说残疾人羽毛球国家队没有专业教练,如果你们需要,我愿意义务做这个工作。
2009年初,董炯正式挂帅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队,当起了没编制、没薪水的志愿者,他的俱乐部成为球队的训练基地。来自特教学院、孤儿院、残联训练基地的青少年们,开始在这位前世界冠军的带领下进行系统的学习与训练。
如今,董炯将俱乐部交给几位副总打理,自己的精力几乎全部投在残疾人弟子身上。他还自筹百万资金,在球馆旁加盖了宿舍、食堂,改造了无障碍设施。他的俱乐部有12块场地专供残疾人训练,不收费用。每年,他都会在残联的注册信息中寻找年龄合适的青少年,为了一个东北的苗子,董炯先从县城驱车四个小时到孩子所在山区,先翻山去校长家,再翻山半小时到了孩子家。
初带聋哑队,跟带外国队一样。一是队员听不见,跟他们交流得使出浑身解数,连比划带喊,一遍遍重复,董炯为此专门学了打手语、读唇语,竖拇指是好,摇头是不好,支起双肘撑一下表示“大力一点”……这么着一点点找到默契。二是聋人完全是另一套思维体系,有时,即便知道董炯说了什么,队员也很难理解,“只能想方设法去表达。”
带肢残人时,他发现队员普遍有畏难心理,觉得自身缺陷,才做不到最好。他干脆坐上轮椅,亲身感受每个高度该怎么去打,再给队员示范,不断告诉他们 “你能行”。
最费心的莫过于智障队,管理压力远远超过训练压力。吃饭了,要招呼;睡觉了,要提醒;比赛了,更要忙前忙后,不仅是教练,更是家长。智障队员表达直接,赢了就笑,输了会哭。董炯总会鼓励他们,喜笑颜开的孩子们跑去和各国代表交换胸章,合影留念,“我带队的最大目标,不是
巴塞尔组委会为残疾人羽毛球队员的出行安排力求周到,但因为需求量大,难免会有些细节疏漏。比如,接机的大巴车就没有无障碍设施,从机场到酒店,一口气了六个队员上下车。
广州亚残运会之前,他发现代表团有团服,但是没有专业比赛装备。“我一看大家五花八门的……当时每个人补贴的器材经费又少,还不够买两支球拍的,我说这样吧,我去找赞助。”
然而并没有一蹴而就,一个熟悉的品牌老总派的对接人没顾上办这事,到开幕前两星期他急了。幸好当时胜利(Victor)北京地区的总代理是他以前的师哥,算得上火线赞助。“给的球拍都是韩国国家队的同款,当时还有其他一些事,大家也可以搜搜看看,我承认这些事我做不到,我这个人思想很简单,我做不到的我就敬佩能做到的人,所以我很敬佩董炯。
2)关于运动员
罗广梁就是我提到的那个为了奖金来练羽毛球的运动员,其实从他身上也可以看出残疾人运动竞争也不算激烈,成年了再练都能拿全国亚军。这几名运动员的经历可以看出国家和地方应该是有一定的选拔体制的。而且说实话看这几位运动员的生长环境,即使健全人也未必能有个好的出路,残疾人如果没能打上羽毛球就更难了,我更高兴的还是看到了那位能当教练的小伙子,让我看到了他们不是打几年之后就无法生活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群体也在代表国家打球,为国争光,包括我自己,包括很多品牌,原来也不知道。这属于推广宣传的问题。”
“有个《羽毛球》杂志,我跟熟悉的记者提了有这么个残疾人羽毛球队,能不能给个版面宣传一下。在我看来,既然是国家级的杂志,应该是全方位的覆盖……我们提供了一些材料,信息成绩,他们基本都登了,但我还是觉得关注度很不够。”
今年年初,央视给董炯和他的一些队员拍了个体坛风云人物的宣传片,但是他说:“健全人有那么多奖,残疾人就一个奖……”
他当然知道商业社会的规则,但他不认为残疾人就没有商业价值,“他们只是需要机会”。
眼下的现实,是四年一度的残奥会可能是残疾人曝光度最高的一段时间。对董炯和他的队员来说,这将是极为重要的机会。
“该较劲的时候就得较,尤其是羽毛球要进入奥运会了。”他非常清楚,在很大程度上,成绩是机会的敲门砖,但是对残疾人而言,并没有那么自然而然,在成绩之上,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关于残疾人保障,以及残疾人运动本身,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个人觉得,那些在路上披荆斩棘的人,值得我给他们鼓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