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3 01:53 | 栏目:信息 | 点击:次
1.关于白朴作品《梧桐雨》的主题介绍 a.元人白朴的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描述杨玉环与安禄山私通,而安史之乱的起因,乃是安禄山要与皇帝争夺杨玉环。
这个立场旨在向我们重申“红颜祸水”的陈旧主题。b.该剧显然不是要歌颂李、杨的爱情,而是通过对李、杨故事的描写,抒写人世沧桑之感,并借剧中人物李隆基晚年孤独凄苦的处境和悔恨哀怨的感受,表达作者自己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c.。从中唐开始,历来描绘、评论杨、李故事的作品,或侧重同情、赞誉杨、李生死不渝的爱情;或偏于揭露、讽喻杨、李耽于享乐,贻误朝政。白朴的《梧桐雨》固然也写到杨、李的情爱、侈逸,但创作的着眼点却不在于此,他要向经历过沧桑巨变的观众,宣示更深刻更沉痛的人生变幻的题旨。d.关于《梧桐雨》的主题思想,研究者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它与白居易《长恨歌》一样,是歌颂唐明皇、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有的认为作者借以评价唐明皇的政治得失;也有的认为是批判唐明皇与杨贵妃。实则作者既批判了李隆基的荒淫误国,又同情他在爱情上的不幸,主题思想上有明显矛盾。此剧在艺术上也独具特色。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将李、杨故事放到这一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上来表现,并将全剧的重心和高潮放在第四折,写战乱平息后,失去贵妃和权位的唐明皇的孤寂生活,并着重写他在秋夜雨声中回忆往事的心理感受,情景交融,动人心魄。而作品的更动人之处,还在于剧中处处融进了作者自己对战乱不幸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2.基于这样的主题,该剧跟白居易的《长恨歌》对杨贵妃的形象描写有所不同,既描写她的倾城倾国之貌,又描写她的淫荡不羁:一个矛盾的形象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