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3 11:40 | 栏目:信息 | 点击:次
要素一:预估风险
在驾驶中的预估风险,其实也是安全意识的一种,可以说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难通过技巧来掌握的。预估风险,其实就是要“想得多”,比如看到路边的小孩就要考虑他突然窜到路中间的可能性,看到老人就得考虑他突发疾病倒地的可能性,看到醉鬼就考虑他故意碰瓷的可能性,在路上开车就将路面上其他交通参与者想象非常狰狞恐怖,然后要想方设法防着他们。当然,除了这些情况,在行车的任何时候,都要对接下来的行车路程作出风险预估。
要素二:放眼远方
在日常生活做抉择的时候,很多人会说“把眼光放远点考虑”,其实这一点在驾驶中同样适用,只是驾驶中的眼光,是真的眼光。例如,很多司机在高速上会一直跟着前车跑,遇到前车突然变线,绝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终于能超过它了,特别是新手司机,第一反应是马上踩下油门踏板,加速超车,然后就会发现前方道路施工,或者有其他障碍物,接着很多人都会辩解前车遮挡了视线,但是如果将时间倒回到十秒之前,后车那时候放眼远方,就会观察到路障,而不是单纯的跟车只顾着盯着前车而忽略了道路上的潜在危险。
要素三:视野环回
视野环回也就是要顾全大局。实际的驾车当中所谓的环回视野也就是让驾驶人不断的观察周边的环境,环顾所驾驶车辆的四周的情况,比如前方两边是否有行人想过马路,左边会不会有车辆蠢蠢欲动地想变道,同时还要观察你的侧后方车辆与你所驾驶车辆的距离,后方车辆是一种怎样的行车方式等等,通过即时查看反光镜、后视镜,做到对周边的环境了如指掌。
要素四:留有余地
留有余地,其实就是为自己和他人流出充足的安全反应车距。自己跟车时,要为自己留好足够的安全车距,不要担心被加塞,毕竟当前车突然刹车的时候留给自己充分的反应时间和距离,才是最重要的。除了高速上会出现的车距判断标识之外,还可以根据时速来保持车距:时速“几”十公里时就要保持“几”个车身的距离,例如:时速60公里时,就要保持六个车身的距离,以此类推。
要素五:引人注意
在日常的行车中,我们可以确保自身的驾驶行为是安全规范的,但这并不代表其他驾驶员也都是高素养的。开车玩手机打电话或者分神,很常见也很容易引发事故,特别是在特殊的天气环境下。所以,司机要学会“吸引别人的注意”:利用灯光将自己的意图表达给其他的驾驶员,比如转向灯、雾灯、夜灯、双闪等等,在发现周边车辆出现不寻常的情况时,要及时提醒。
总的来说,防御性驾驶对于每一个驾驶员都是非常有用,可以说是保驾护航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