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4 00:38 | 栏目:信息 | 点击:次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看着周围的家庭,对孩子进行各种培养,比较佛系的我,也被感染了。
特别是看了电视上的国学小神童,我坐不住了:同样是五岁,为嘛我这个娃啥也不懂?于是,尝试着给自家娃也来点。可是,事与愿违,孩子的事真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
现在吧,还好说,不学就不学,毕竟才5岁。将来呢?小学后、中学后、高中后,定然要学习知识,面对考试竞争。“上纲上线”孩子肯定很累;“随性而为”又难出成绩。
现分享一下,希望对你有启发。
现在许多家长让孩子补课、上辅导班,从学龄前开始学编程、英语等,可以说:学的都是知识。
知识掌握得多,以期将来当学霸。
要说学霸,我见过不少,我身边就有不少,我自己也勉强算一个。
将来我的孩子也过这种生活吗?我不想。
纵眼望去,我们身边挣钱多的、过得快活的,大多不是学习最好的那位。改变世界的牛人,也不是“高考状元”。
万维钢有篇文章叫《为什么优等生不能改变世界》,里面列举了一些数据,说美国的“高考状元”90%当了医生、律师之类的,40%的人在自己的领域算一流人才。说白了,也就是高级打工者。
可我有更高的要求:
乐观的心态。
乐观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不气馁,能接受失败、分析失败,然后调整自己。他们的思维更有弹性;
有兴趣、有爱好,才有热情。被热情驱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深入发展,孩子能体会到追求的快乐并从其中得到成就感。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属于情商的范畴。
吴伯凡老师有篇文章叫《掌握社会兴趣不等式,看清真正的起跑线》,在这篇文章中,他说决定孩子起跑线的是“非认知”技能——也就是社交兴趣:合作、给予、共情。
如果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足,那么对将来的生活和事业会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如果学习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愉快的事情,那他肯定学再多都不嫌累。精神状态棒棒哒。
比如:现在有两件事摆在眼前,利用星期天上午的时间,去听英语试听课还是陪孩子在户外玩耍。如果你把英语学习看得比较重,你就去听课;如果你把玩耍和户外活动看得比较重,就去玩儿。
勿攀比
做好榜样
孩子童年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依赖父母、依赖父母主导的家庭教育。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做父母的先做好自己,为孩子做好榜样。在培养孩子习惯、思维方式上,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如果你整日摆弄手机,却要求孩子少玩儿游戏,这不大容易实现。
既如此,与其关注变化,不如关注一些不变的——我认为好习惯、思维方式、乐观积极、与人合作这些底层能力,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的。
抓住这些不变的,来应万变。
祝好,回答结束。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