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 > 文章正文

爸爸是女儿(爸爸到底喜欢儿子,还是女儿)

时间:2022-09-24 04:03 | 栏目:信息 | 点击:

您好,很高兴可以回答您的问题!

记得之前看过一段网友上传的视频,女儿被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边玩着手机,一边享受着爸爸“投食”的服务,时不时来一口西瓜,看上去日子就非常的舒坦。而且爸爸手机壳背面都是闺女的照片,可见宠爱之深。反观儿子呢?虽然看上去肥头大耳,可只能一个人孤零零的在一旁啃着西瓜皮。

俗话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小情人,虽然以前“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的转变,不少年轻父母开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女娃才是心中宝,男娃只是意外”!尤其是父亲,对女儿更是偏爱。

我老公之前也一直说要生个女儿,后来果真如他所愿,现在简直成了“宠娃狂魔”,不过,我觉得如果家里就这一个女儿,老爸怎么做都不过分,可如果家里还有儿子,那么偏爱得有一个限度,父母的行为一旦超过这个极限,那么对一个孩子的偏爱,将成为对另外一个孩子的迫害!

一:资源供给要均衡

网友老谭说,他的父母很喜欢男孩子,把家里所有的好东西都给弟弟,比如吃鸡肉,弟弟每次都是两个鸡腿,自己一个也没有,这也就算了,结果不是鸡胸脯就是鸡骨头,但是又是自己的亲弟弟,也不好说什么。

家里有两个孩子的时候,家长可以区别对待,但是一碗水端平确着实很难。

但不管是从“优生优育”的角度,还是从“偏爱”的角度,家长都不能“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资源最少也得4-6开。

被宠溺的孩子,最后不仅不成材,还不孝顺,这样的例子在社会上还少吗?

二:态度差异要放平

在一些家庭,父母并非“性别歧视”,只不过在开玩笑的时候,他们由于偏爱,总是更加倾向于让某一个孩子处于弱势,就像文中的小男孩,他啃西瓜皮,也许这只是拍摄视频时在演戏,平时伙食并不差。

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家长反复多次让他扮演这一类角色,太过明显的态度差异,就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自卑、懦弱、性格极端等病态表现。

对待孩子,有时候家长的态度比行动更关键,关心程度分配好,弱势孩子哪怕平时吃点亏,他们也不会放在心上。

三:“割裂式”教育不可取

不少父母总是天真的认为。“血缘关系”可以代表一切,姐姐的东西,弟弟不允许碰,或者弟弟的房间,姐姐不能进,这样“割裂式教育”很容易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出现裂痕。

平时就不在一起玩,除了名义上“家人”的头衔,互相之间也许还不如朋友了解深,这算什么亲情?

这样的兄弟姐妹长大之后,别说互帮互助了,能不为家产打起来,素质就算高的了,本身就没有太深厚的感情,也就谈不上“反目成仇”的说法。

总之,不管是“重男轻女”还是“重女轻男”,家长都得控制好自己的言行,“过分偏爱”只会让孩子小时候享福,未来吃苦,毕竟等家长走了,孩子唯一的依靠就只有兄弟姐妹,要是关系被父母搞僵,他还能指望谁?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请关注@贝贝豆育儿课堂,每天分享母婴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孕产知识,陪伴孩子一起健康成长!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