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4 05:41 | 栏目:信息 | 点击:次
评价一部电影是不是好电影,首先需要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和切入点,比如说摄影、剪辑、商业性、艺术性、故事性,标准不一,结果也就不一样。
对于《银河补习班》来说,从商业性、艺术性评价或许能够比较可观全面的评价这部电影。
商业性上,《银河》无意是成功的。
作为一部成本寥寥的剧情片它已经收获了8.25亿人民币,创造了邓超俞白眉导演事业的新高峰,更为难得的是,观众对他们本次表现也颇为买账,哭的稀里哗啦。
创造共情无疑是影片打动观众秘籍。从社会热点问题切入,创造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虚造一个惹人热泪的角色。
让观众又一次对教育产生了绝望,并且从父亲,从国家中又获得了希望,由悲转喜,再转悲,再转喜,这样的故事观众怎么能不买账。
但如果跳出这种有意而为的父爱和赞美。
《银河》又是一部很干瘪的电影,毫无艺术性、美感可言。故事从一开始就确定了悲情走向,导演却又在很多地方创造不知所云的笑料,非要用儿子的“呆萌”塑造父亲不抛弃不放弃的光辉形象。
等到了影片高潮,孩子需要创造年级前十惊人成绩时,这个呆萌又成了不自信,父亲又成了孩子 不自信的导师。
进入太空,孩子放弃挣扎时,这种父爱有突然出现,帮助孩子化险为夷。
这种父爱真的存在吗?或许存在,嗯至少导演心中认为这个邓超一定能办到,一定能卖血为孩子买电脑。最后,我很想探究一下影片的教育观念。
父亲的缺位无疑是男孩自卑的主要动因,但不可忽视的是孩子在人际交往和学习动力的负面情绪非常之重。
通过积极教育,让孩子拥有学习的热情是个好办法,但放弃课堂学习,在大自然中自我修炼很显然是不可取的。
尚不论大自然中体会到的事物究竟与学业有何关系,单就父母为孩子补课孩子成绩突飞猛进就是单纯地一厢情愿,初中课本 知识点全面程度与难度对一个土木工程毕业的本科生来说,不经过系统的复习几乎无法胜任。
家庭教育没错,体会大自然也没错,但如果将它绝对成为学习的唯一方式,是绝对无法实现孩子成为状元、飞翔太空的宏伟愿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