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5 05:33 | 栏目:信息 | 点击:次
因为有票房有口碑的电影多是商业电影,奥斯卡评委多是学院派,更注重艺术电影的选拔,这点不止奥斯卡,欧洲三大电影节都是如此,所以将奖项颁给更小众的艺术电影。
那有的朋友会说了,既然奥斯卡也偏爱曲高和寡的文艺片,真正的好片子,为什么那年的《断背山》会败给《撞车》,今年的《三块广告牌》会败给《水形物语》呢?
在这里,还有一点,要想成为奥斯卡的最佳影片,讲一个好故事是远远不够的,影片本身彰显的价值观同样重要。
这几年,“政治正确”这个词越来越鲜明地在奥斯卡中体现了,纵观历史上拿到奥斯卡最佳的,都比较符合当时的美国主流价值观。
近几年来,奥斯卡又要兼顾艺术性,又要兼顾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所以在评选最佳影片往往我们能推测出评委的口味,所以最后结果往往是令人失望的。
像今年叫好又叫座的《敦刻尔克》被提名,但是注定不会得奖,因为代表的是英国的民族精神,《水形物语》既有弱势群体,又有黑人等诸多元素,所以尽管艺术性要逊色于广告牌,可是依旧斩获大奖。
最明显的是2013年的奥斯卡,更是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当时奥巴马连任,学院适时地给这位黑人总统送上了最佳影片《逃离德黑兰》。
影片很客观地说,还不错,叙事完整流畅,影像也较有力,但是我们都认为《少年派》更应该适合这个奖项,尽管口碑票房《少年派》更胜一筹。
当然,奥斯卡也会犯错。1999年,《莎翁情史》击败了口碑高、票房高、艺术性高、连彰显的价值尺度也是受奥斯卡青睐的《美丽人生》和《拯救大兵瑞恩》,成为当年最佳影片。时至今日,影迷们仍认为这是最差的一届奥斯卡。
所以评委的口味有时候真是不好猜测,他们总是在艺术性和政治正确间平衡来选择一部最佳影片,所以会忽略掉很多大制作电影,甚是可惜。
(壹条电影编辑部:橙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