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 > 文章正文

袁隆平什么病(袁隆平院士去世了,是什么病导致多器官衰竭?为何全民悲痛)

时间:2022-09-25 08:11 | 栏目:信息 | 点击:

我是76年出生的湖南人农村人,小的时候我家的插的鱼池稻(稻种名),费人工,横排竖排都比后来的杂交水稻密很多,鱼池这种稻不怎么分裂,特别是不肥的稻田,插下去多少根苗几个月后收割的时候稍许多几根,稻穗短,谷粒也没杂交稻长,一季稻的产量除了交完国家的以外一家人的口粮吃到收货晚稻的时候都少了,那时候即使是农民,家里人口多的有时候都要借米借谷才行,要不然一家人就有可能饿肚子。后来有了杂交稻,新鲜事物,国家提倡,农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一开始是移到秧田,等到苗长到一定时候(分孽前)插到大田,我记得我们那时候真的不习惯,一开始插鱼池稻已经习惯密密麻麻了,再插杂交稻,一兜一两根,横竖要隔半尺远,插秧的时候腿光记着往后退了,两根苗插下去收货很大一兜稻,稻穗长稻谷粒长产量自然高起来了,再后来有了软盘抛秧,我家五亩稻田,没有软盘抛秧的时候一家人要两三天才能插完秧,而且腰酸背痛,弯腰一兜兜插进泥巴里也不容易。有软盘抛秧了我父母两个人一天忙完。记得在杂交水稻出来之前一季双抢一家人都出动都要一星期,田多的人家要半个月才忙得完。我们农民都要感谢袁隆平爷爷,解决饿肚子是一回事,主要是改变了农民耕作方式,以最小的劳动付出获得更大的收获。现在农村家庭基本上是男人在外用手艺赚钱,家里几亩水田就是女人在劳动。在八十年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