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 > 文章正文

二十二电影(电影《二十二》主要讲什么?口碑如何)

时间:2022-09-25 14:40 | 栏目:信息 | 点击:

“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如此说。假如现代人忘却了历史,那么“现代”也就是非正常的、被主动篡改过了。在日本侵华战争的八年间,至少20万中国妇女被迫沦为日军的性奴隶,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慰安妇”。在80后导演郭柯于2014年开拍之时,中国内地仅剩22位“慰安妇”幸存者。当光阴慢慢划过,时间抚平伤口,这些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的老人们,如今又身在何处,过着怎样的生活,经历着怎样的悲喜忧乐?这个郭柯的创作意图,观众可以通过本片再度发现历史、审视当下。到公映之时,只有八位老人生存于世间,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们,《二十二》也绝对不是猎奇,记录下来便是一种力量。

《二十二》,一部非常特别题材的电影,讲述曾经被迫成为日本侵华时期“慰安妇”的二十二人的人生故事,却在公映一周内票房就突破了一亿,创造了内地纪录片票房纪录,这说明中国当下的观众——当然主要是年轻人——并没有此前想象的那么不在乎历史,他们依然在关注历史。电影作为媒介和艺术形式,在当前社会具有特别影响力,而且可以带动其他所有媒体(包括自媒体)的跟进。《二十二》更多是保存了老人们晚年生活的实际状态,作为抢救性影像保存来说,值得肯定,即使从技术上来说不够那么“完美”,甚至从内容上来讲也有很多缺憾,然而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有人去做。片尾升起的众筹名单,又具体的32099人的名字,电影院也已经有1亿票房,而且在持续增长,相信在院线下片之后,会有更多人通过不同的渠道来观看本片。

《二十二》从表达上是隐忍的,没有口号,没有引导,老人只是叙述、衰老、生活。他们尚在人间,他们就是历史。《二十二》是人道主义的,这些老人面对镜头,有的慌张,有的尴尬,有的直面,有的坦荡,这些都是小小的区别,对于沉重的历史而言,没有小确幸,某些评论者以“西方纪录片规则”指责导演的“错误”——揭示她们的伤疤——导演已经相对克制,并没有消费苦难,也不是剥削她们的当下,他们不是都在镜头前正常的生活吗?并不觉得导演需要做太多的“摆拍”或者“给出剧本”。

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72年,然而当今的世界其实一直是二战结果的延续,即便各参战国的综合国力和政治制度都有了诸多或大或小的变化,“二战的历史”确实还没有终结,重固或者重估其价值,在当前中国人的价值观、历史观和人生观层面,相当有必要。观众作为历史中人,有必要回望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事有宏观的大战也有细部的屈辱。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