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6 16:33 | 栏目:信息 | 点击:次
你这种教育方法肯定是有问题的。
这种做法,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极坏,应该引起父母的足够重视。
孩子的直接反应是迷惑自己倒底犯了什么错误,惹得父母如此生气。
因为起因往往是平时算不了什么的小事,孩子被弄得莫名其妙,会很委屈。
更为有害的是天长日久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和性格变异,多次被父母责打,孩子会不信任、不服从父母,以后真的需要父母管教了,父母的威信已经丧失殆尽。
惩罚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沟通,惩罚孩子是一种家长必须掌握的高超能力。
惩罚应根据情况不同而加以区别。
有些属于成长过程中的失误,应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提醒注意就行,比如说打破碗、弄脏衣服、发点小脾气。
有些属于主观犯错,故意为之。
家长应学会区别是首次犯错,还是再次。首次以说理为主向孩子分析犯错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避免再次出错。
并且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如果再犯,就要接受某种惩罚了。
要是是真的再犯,就要严格按约定办,不能打折扣。和孩子商量出来的惩罚手段,肯定会比打骂孩子更加有效。
当然这种惩罚要在不伤害孩子的精神、身体的前提下制定。
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打骂只是其中的一种,是惩罚的极端行为。
如果不负责任的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灵施暴,会导致和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就会使惩罚失效,导致最终管不住孩子。
而适当、适时、科学的惩罚,却能对孩子起警戒作用,促使孩子改正错误,从而收到以罚助教、以罚代教的效果。
有些孩子在感情冲动时,会用坚持错误行为来报复惩罚,而惩罚的反复执行,要么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恐惧,要么干脆破罐子破摔,对惩罚无所谓。
所以说惩罚孩子是一门艺术,惩罚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看父母使用是否得当。
第一、惩罚孩子的量要适当
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
第二、要求孩子正确改错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
第三、父母态度要一致
父母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
第四、及时惩罚
惩罚的效果部分是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行为有错,只要情况许可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
第五、不要在情绪不佳脾气暴躁的时候惩罚孩子
情绪不佳时惩罚孩子,容易过激失态,影响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
第六、不要讽刺挖苦孩子
不要想着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这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第七、惩罚之后要记得事后说理
记住要记住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否则孩子在忍受了惩罚之后还会依然如故。
第八、点到为止莫唠叨
父母的唠叨太多了,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再说经常性的唠叨多了,孩子会无动于衷,使教训失去效果。
第九、就事论事莫翻旧帐
一件事错了,只讲一件事,不要又把成年老账翻出来。
做父母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在于教育孩子,因为孩子是未来和希望。
欢迎关注#熹爸说# ,家有高三娃一枚,与你一起畅聊教育与育儿的那点事。您在育儿中有什么问题和想法,都可以给我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