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7 02:18 | 栏目:生活 | 点击:次
老年人晚年生活幸福指数,和自己拥有多少财富息息相关,随着老年人身体病痛越来越多,常常需要大额的医疗费支出。
当人老到了一定的程度,最终会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这时候就需要花钱买服务,比如雇住家保姆,去养老院等等。
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和自己养老金的多寡息息相关。即便老年人拥有足够多的积蓄,也迟早会坐吃山空。只有每月按时到账的固定养老金,才是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的保障。
那么,老年人每个月有多少养老金,才能让自己不缺钱花,才能雇得起保姆,住得上够档次的养老院呢?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养老金也是分等级的,在一线大城市,养老金的基数比其他城市高出许多,最多的每年能够拿到五六十万。这个数字,对于中小城市的老年人来说,根本无法想象。
高收入的退休老年人,他们在儿女的眼中是香饽饽,因为他们是儿女的靠山,是儿女强大的后盾。儿女有任何经济困难,都可以由高收入的父母帮助解决。
几年前曾经和我同住一个病房的老年人,他当时已经病入膏肓,完全不能进食,生命已经处于垂危状态。
即便老人已经是八十多岁的高龄,儿女们依然不愿意放弃,我听到儿女们聚在一起商量,说无论如何都要保住老爷子的性命,因为他每月有两万多元的退休金。
老爷子在儿女们的全力抢救之下,捡回了一条命,并且很快出了院。看到老人笑意盈盈的模样,我就知道他一定生活得非常幸福,老伴和儿女都把他当做国宝大熊猫一样看重,自然就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在很多的中小城市,老年人拿到手里的养老金,普遍只有三千元左右,这些养老金不高的老年人,就只能省吃俭用地过着日子,他们不仅帮助不了儿女,甚至还会需要得到儿女的帮助。
这样的老年人,生活幸福指数很低。因为他们的养老金不高,所以自身都活得很艰难,于是就无法助力儿女,儿女没有父母的助力,就只能依靠自己。
想依靠个人力量获得成功,相比那些有父母助力的人群,成功难度相当高。正常情形之下,他们也只是过着普通的老百姓生活,既谈不上大富大贵,也不至于饿死。
退休金三千元的父母,和工资五千左右的儿女,他们互相都没有更多财力去帮助对方,只能做到自保。一旦父母得了重病,儿女就会不堪重负,即便他们拿出省吃俭用存下的钱给父母治病,也会抱怨不断。
那么,究竟有多少养老金,才能保证晚年生活无忧,能够看得起病,雇得起保姆,住得起有档次的养老院,并且不会给儿女增加负担呢?
按照正常的情况下,老两口养老金加起来,年入十五万就能够满足。当然,这是在老年人已经老到一定程度,需要花钱请人照顾自己的情况下。
如果老两口一年有十五万元的养老金,就可以拿出十万元应付雇保姆的费用,或着去养老院养老的费用。剩下的五万元钱,可以留做日常开支,加上平时买些药物等等,花不完的可以存下来,老年人有了足够的积蓄,才能应对各种不测。
如果老年人还处在身体健康,生活能够自理的情况下,这时候需要的花费就会减半,老两口的养老金加起来,一年有五万元就足够使用。
老年人不像年轻人,需要经常性地购置新衣,老年人不再追求时尚,一件衣服可以穿很多年。老年人也没有那么多的聚会和人情往来,从而节省下很多的费用。
这时候是老年人最幸福的时光,一定要趁着这段时间尽量多的存钱,为自己老得不能动弹时做好物质储备。
有一些老年人,他们不愿意勤俭节约过日子,总是指望着儿女给自己养老。等他们真的到了那一天才会发现:儿女并不愿意给他们养老。儿女们嘴上虽然不说,心里却暗自嘀咕:父母平时不懂得勤俭节约,现在凭什么让我们给父母养老?
虽然儿女迫于舆论的压力,被动地尽着孝道,但他们对待父母的态度是消极的,是冷漠的,这样的父母,即便是得到了儿女的孝敬,却生活得一点都不幸福。
反观那些每月退休金过万,还有庞大资产的老年人,他们每天看到的都是儿女的笑脸,当他们身体有病痛的时候,得到的是儿女真切的关心、和周到的照顾。
不得不承认,即便是自己亲生的儿女,也会有现实因素的存在。儿女之所以孝顺父母,只不过是因为父母对他有帮助而已。
当然,也会有很多的好儿女,他们从不嫌弃自己清贫的父母,全心全意地尽着儿女孝心。但在所有人都没钱的情况下,这份孝心又能让父母过得有多幸福呢?
当父母得了重病,儿女需要借钱为父母治病的时候;当父母卧病在床,儿女为了生存不敢请假,却又没钱雇保姆看护的时候;那份愁肠百结,谁经历过谁懂。
所以,作为老年人,如果想要晚年生活幸福,就一定要有足够的养老金,并存下足够的积蓄。养老金高的老年人,就能够生活得随性一点。养老金低的老年人,那么就从今天开始,做好以下几点,晚年的生活才不会过于不堪。
一、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都要维护好自己的好心情,哪怕有再多的烦心事,也要将它们抛在一边。因为你的身体才是至关重要,一旦没了健康的身体,那点退休金根本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医疗费。
二、尽量多的存钱。哪怕是退休金只有三四千,也要尽量节省下一定的积蓄。即使每个月只能存下八百元,一年也能存下一万元钱。这样积少成多,当大病来袭时,才不会束手无策,才能让自己多活几年。
三、维护好老伴和儿女亲情。老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枕边人是一个人老年时贴心的伴侣,是可以和自己共同对抗风雨的那个人。对于儿女,哪怕我们没钱给他们更多的资助,但我们可以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去感化他们,能在生活中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比如帮忙带第三代,邀请儿女回家吃饭等等,这些都能增进儿女亲情,为自己养老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老年人,我们一定要懂得居安思危,要提前为自己筹谋,给自己留好后路。千万不要抱着及时行乐的思想,等到自己彻底失去自理能力的那一天,就会因为能力有限,让自己陷入绝境。
作为儿女,我们不能因为父母财产的多寡,来决定自己为父母养老的态度。父母养了我们小,我们就应该为父母养老。这是中华民族多年传承下来的优良美德,千万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流失。